当前位置:

新的尝试:用故事记述学术史—《秉烛民间—学术史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艺术家 作者:吴懿 2024-04-03 20:55

作者金茂年取以人叙事、以事述史的纪传体写法,依本人及贾芝的经历为蓝本,用真实的故事记述新中国民间文学70年学术史,字字有案可稽,多维立体呈现,不仅确保科学性,细节亦温暖灵动,有趣可读。

1994年4月,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北京学术研讨会上,雷蒙德(挪威)主席对贾芝、金茂年说:感谢会议的成功举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间文学崛起往往同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民间文学随着共和国的成立和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而跃上艺术殿堂。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有计划大规模采录与研究便从此开始,继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红色基因,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首先普及推广直接服务社会,再进行多学科的深入广泛研究,不同于早期西方民俗学仅以研究为主要目的之作法。理论亦提倡自实践升华而来,再回到实践指导搜集研究与出版,提升到更高层次,循环往复日臻完善。学与借鉴西方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取长补短依然彰显中国特色。

1994年11月17日,金茂年在台北《海峡两岸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研讨会》上宣读论文。

1949年10月,贾芝被分配到文化部艺术局,在周扬同志领导下从事民间文化遗产的整理编审,积极筹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0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不是先有体制再设立机构,而是有识之士出于热爱与责任自发成立,没有编制没有经费,一个真正的群众学术团体拔地而起,挂靠艺术局。自郭沫若主席到周扬、老舍、钟敬文副主席再到身兼秘书长、党组书记的贾芝无一虚名,均担任实质工作与责任,编制却全不在协会,终生未取分文报酬。

这一工作突出的特点是常常得到政府的肯定与支持,甚至列入国家规划:1953年发掘民族文艺遗产首先被列入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工作方针“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在《人民日报》的社论中予以肯定,并作为中宣部红头文件下达全国各省市贯彻执行;1981年、1986年《格萨尔》的搜集抢救被列入“六•五”“七•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986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发动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县的搜集抢救,层层审稿,最后编纂成书,被誉为文化长城。发达国家学者对此亦钦慕不已,说他们是无法做到的。

1994年11月17日,贾芝与金茂年首次赴台湾出席研讨会。

备受关注的同时,民研会也受到来自旧传统势力的冲击,几度挣扎在生死边缘,跟随贾芝从文化部转移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贾芝又不得不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孙剑冰两个人雇一辆洋车拉上全部家当投奔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的何其芳。1954年贾芝拿着出版的十几本丛书找到阳翰笙,民研会才得以落地文联。本书记载了民研会初建包括怎么买房子,怎么在文化部洋房的花园里种菜,怎么动员作家诗人画家参与民间文艺工作。贾芝从文化部领到一小笔经费,上衣口袋便成了钱柜;郭沫若亲笔题写“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名;赵树理说“我们这才是文艺的正统!”将来的“文坛”就在我们这儿;周扬一歪身坐在贾芝的办公桌上翘着腿闲谈,要贾芝学赵家壁一个皮包就编出一套丛书的作法。那时人人努力奉献,焕发着勃勃生机。

历史上反动的民族政策,对民间文学的歧视以及语言的隔阂,使我们对各民族民间文学知之甚少,大规模有计划的采录与研究在1950年几乎是零起步。1955年我们出版《洪古尔》时竟不知道它是《江格尔》的重要章节,更不知道那便是史诗,却依然以此推动了《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三大史诗搜集抢救,之后30多个民族的创世纪史诗与英雄史诗的纷纷发掘问世,从根本上推翻了黑格尔等西方学者“中国无史诗”的谬论。1985年贾芝在芬兰的世界史诗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史诗在中国》。各国学者一致惊叹:“中国是一个富有史诗的国度!”“史诗在中国还活着!”芬兰报纸电台纷纷报道来自中国的信息,贾芝受到总统接见并获银质奖章。

本书还介绍贾芝1986年破坚冰、开先河,坚持两岸学术交流30余年。贾芝先后结交三十多个国家的学者朋友:以国际通用的AT分类法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在世界民间故事的广阔视野下,以实例回击诋毁新中国的小股逆流,助力中国民间文学登上国际讲坛的美籍华裔学者丁乃通先生;随弟弟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及全家访华,开启中日民间文学学术界交流的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副主席小泽俊夫;带着新闻故事应邀访问《北京晚报》,盛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便开始大规模民间文学普查是给全世界同行的一份厚礼,翻译中国民间故事百余本的女学者君岛久子;称其在芬兰与贾芝的初见是一次历史性的事件,推进中芬学者联合考察列入中芬政府文化协定并具体落实执行,在联合国教科文任职期间为中国争取到一笔赞助,倡议推动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25个国家的学术研讨会成就又一历史性事件的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主席航柯先生;策划主办华人展览在加拿大文明博物馆70多个民族轮展中列为首展,专事海外华人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多次来访讲学的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研究专员何万成先生。1996年,贾芝83岁高龄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成功举办有来自五大洲的学者出席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5个国家的代表汇聚中国,实现了国际组织不再以欧洲为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目标。

全书分“不忘初心话春秋”“启蒙山川原野间”“唯平凡造就自我”“真情熔铸续新篇”“构建文明共同体”“附录”六部分,其中丰盈饱鲜活的故事突破了仅仅从文本到文本的研究,对于某些人的主观臆想、简单套用、推演解析甚至胡编乱造做出最强有力的矫正。与其说这是一本个人回忆录,不如说是几代学人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奋战的辉煌交响与美好图景。